《慈护》是由东林寺净土苑主办的一份慈善护生刊物,由传印长老题写刊名,并担任顾问,大安大和尚任导师,以净土宗“净业三福”为宗旨,倡导慈悲戒杀,关注世道人心,力求唤醒人性本具的慈悲恻隐之心和仁义忠恕的德能,进而信愿念佛、求生净土,成就纯净纯善的生命品质。
“慈心不杀”阐微
仁慈德能,人人本具,举其大者,莫过戒杀。何以言之?因其上体天心,下合生性,为超凡入圣之本,乃返浊归净之因。
一切众生同根同体,皆具见闻觉知之灵慧,共秉向生恶死之本能,故杀生害命有违天和,必招恶报,小则折福,大则障道,以致生遭六极、殁堕三途。故而儒佛皆奉“好生戒杀”为至德。
细按之,儒以“民胞物与”为尚,谓“恻隐之心”本乎天性、发端于仁,尔后由人及物、泽及万类,故有“钓而不纲、弋不射宿”“闻其声不忍食其肉”之诫。佛更谓一切含灵生生世世互为亲眷,杀而食之即杀我六亲;又谓一切有情皆循业生死、相杀相食,亦必因之永处轮回、酬业不休。
是故三世诸佛皆以“慈心不杀”为净业正因,亦制之为众戒之首,归入“净业三福”之畴。若论具体之事由,《正法念处经》云:“不杀善根不可思议,最为真实……如是不杀则近涅槃。”《龙舒净土文》亦云:“若全持十戒,固上品上生矣;若止持五戒而修净土,亦不失中品上生,或上品下生也;若止能持此不杀之一戒以修净土,已不在下品生矣。”
甚而,不唯不杀生,佛圣先贤更以放生、护生为持范。本师释迦因地曾示“负水济鱼命”之懿行,吾东土智顗、永明、莲池、印光诸祖,亦纷纷效其高轨,建池、辟地,救生、护生,垂范世人。
伏冀所有见闻者皆秉物我同体之心,踵前贤之芳规,行慈悲之善举,茹素戒杀,悯物护生,并以此功德回向菩提,普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,同生净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