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千处祈求千处应,苦海常作度人舟”是娑婆世界众生对观世音菩萨分身尘刹、寻声救苦的普遍印象。这位菩萨极具大慈悲心,不忍任一众生受苦受难。无论当前身处何地,只要诚心祈求,菩萨一定以威神力迅速救拔,使其脱离险境,转危为安。因此,在众生的心目中知名度极高,很受仰赖。
农历六月十九是观世音菩萨成道纪念日,庐山东林寺依循传统于前夜与当日依次举行祝圣、供灯、普佛、上供、三皈五戒等系列法事活动。
六月十八(16日)晚,夜热依然午热同,暑气没有完全褪去,青莲念佛堂内,却阵阵清凉。一场神圣庄严的祝圣法会,即将在这里举行,四众弟子各自严整威仪、肃立两单。
法会由大安大和尚主法,6时30分,随着维那师父起《戒定真香》赞,四众弟子齐声应和,一时间殿堂内钟鼓齐鸣、香云袅袅,清越的梵唱响彻云霄。随后次第唱诵《大悲咒》、《心经》、《观音赞》、“南无观世音菩萨”圣号等赞偈称名毕,诸师展具,恭谨拜愿。
与此同时,大雄宝殿周围的栏杆上已经摆满了酥油灯,此时的神运宝殿益发显得巍峨与肃穆。 灯是智慧、光明的表征,佛前点灯,能烁破我们内心的无明暗冥,使我们心生慧解,业消智朗。
《佛说施灯功德经》中记载:“世尊告舍利弗言:‘舍利弗!彼所燃灯,或时速灭,或风吹灭,或油尽灭,或炷尽灭,或俱尽灭。譬如诸龙以瞋恚故,出云垂布,于中起电,起已寻灭。舍利弗!如是少时于佛塔庙奉施灯明,若彼比丘、比丘尼、沙弥、沙弥尼、优婆塞、优婆夷,若复余人不受戒者,为乐善故,护己身故,信佛、法、僧,如是少灯奉施福田所得果报、福德之聚,唯佛能知,一切世间天、人、魔、梵、沙门、婆罗门,乃至声闻、辟支佛等所不能知。如是然少灯明所受福报,不可得说。’”
六月十九(17日)凌晨4点20分,早殿内,一场随堂普佛在钟鼓谐鸣中开启。前来参加普佛的居士依次拈香,为亲人消灾祈福。
早殿尚未结束,已有附近的居民携亲属陆续来到寺院,他们或手拎香油、或手捧供果,步步欢喜,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,淳朴地表达着对观世音菩萨的虔敬和感恩之心。
早斋后,部分信众齐集在香光讲堂,求受三皈五戒。
大和尚开示说,皈依是世俗的轮回生命走向清净解脱的慧命的起点。佛教从汉明帝时期传入震旦国,历代高僧大德为延续佛教命脉,向万里之遥的印度求取经典,跋山涉水,穿越雪山、沙漠,“去人成百归无十”,不少人付出了生命;翻译经典,更是耗费了无数人的心血。我们今天能闻到佛法,应生希有难遭之想……
现场信士虔诚禀受三皈,部分求受五戒,成为真正的三宝弟子。
上午9时,阖寺僧众齐集大雄宝殿上供,以诸上味珍馐、香花灯果至心供养。午斋上堂,大和尚为大众开示了观世音菩萨之本地,劝勉吾人诚敬持念观音圣号,蒙彼弘慈大悲愿力加被,定能消除累劫业障,降服三毒烦恼,开启智慧辩才,现世吉祥平安。
《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》云:“妙音观世音,梵音海潮音,胜彼世间音,是故须常念。”
如来为汝垂金手,大士期君入宝楼,普愿大众常念圣号,同登极乐之净域,圆证妙觉之法身。
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
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
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