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八岁学识名闻乡里,却没想到其后连考七次皆不中,最终仅落得一个秀才,终身穷困潦倒;生子五人,只有一子存活,但又不幸失踪;生女四人,惨遭同样的命运,仅有一女存活;而妻子,则由于悲痛过度,导致双目失明……
这样的结局,让任何一位曾经雄心壮志的人,怎能不感叹命运的不公?

通过虎溪课堂直播
2020年11月26日至29日,庐山东林寺第三十二期网络“彼岸行体验之旅”活动举行。以俞净意公真实经历改编的电视剧《俞净意公遇灶神记》为开端,三天的活动在一系列精心设置的课程中紧锣密鼓地上演。


弘教部负责人会同法师作开场开示

体验班班主任德珀法师
据此次“体验之旅”班主任德珀法师介绍,课程围绕净业三福展开。播放《俞净意公遇灶神记》以及读诵《地藏经》的目的,是希望学员能认识因果、相信因果,从念头隐微处去断恶修善,自真实心中做出,改变自己的命运。


然而改变命运不能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,还必须皈依三宝、受持五戒,仰仗三宝加持,使善念能够相续。又进一步,了解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,导归念佛,求生净土,这才是究竟的改变命运之法。

无诤法师为大众讲解《三皈五戒导引》

德凯法师为学员们带来《念佛导修》
每一次体验班都有自己的特点,就本次活动而言,顿慈法师的课程《认识因果》令人印象深刻。法师列举出一个个生动、真实的因果公案,让学员们深信:善恶报应的因果规律是真实不虚的。

顿慈法师《认识因果》
德珀法师讲解的《静坐念佛》课程从现场环境、参与人员、静坐时每一个动作的分解都有详尽的要求。如现场环境,光线不能太明亮,否则无法安心静坐;但也不能太黑暗,否则容易陷入昏沉。此外,需要参与静坐者不咳嗽,不影响他人,静坐时清除全身的饰品等。

分解动作时,德珀法师的讲解妙趣横生,使每位学员既放松了身心,又掌握了打坐的要领。多位学员在法师的悉心教授下,最终结跏而坐念佛,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。

供灯法会是大众喜闻乐见且参与度最高的活动。28号当晚活动方恭请弘教部负责人会同法师领众,等到网络上代表学员的一盏盏明灯点亮,法师与学员一起长跪佛前诵读《阿弥陀佛十二光祈愿文》发愿:愿一切众生,悉蒙佛光照触,业消智朗,身心安康,忆佛念佛,同往西方。




学员们线上供灯
29日中午,活动方恭请东林寺方丈大安大和尚为体验班学员作开示,可谓本次活动最大的一个“彩蛋”。

在解释这个活动为什么要叫“彼岸行”时,大安大和尚说:“为什么叫‘彼岸行’?‘彼岸’两个字在我们佛教当中,具有深刻的内涵。我们在这个娑婆的五浊世间、轮回的世间称为‘此岸’,横着一道很深广的河流,这叫生死苦海,苦海的对面就是‘彼岸’,彼岸就是解脱的境界,就是大涅槃的境界,就是我们一切众生本具的故乡风月,所以常常比喻此岸如‘大火焰’,大火炽然地燃烧,彼岸是‘清凉池’。
尤其近来大家感受到的疫情的种种灾难,更感觉到此岸火宅的炽盛炎热的温度在升高,于是这种动力会使众生对彼岸的清凉、常乐,会更为神往、渴望、寻求,这就是有苦难才会激发我们的道心,娑婆世界的众生就是要以苦难为师,佛教就是从这个苦切入的,如果这个世间没有生老病死、疾疫、饥馑、刀兵等灾,佛法也就很难在这个世间存在和发展,就是由于有生老病死,种种苦难,众生才需要佛法,佛法才能够存在发展。

所以我们‘彼岸行’终极的目标是指向解脱的,从般若的层面来看,这个此岸是我们因情执,执著一个有,这个彼岸的空性,它是真空,也不是偏有,也不是偏无的那种状态,所以讲此岸、彼岸和中流,不住彼岸,不住此岸,亦不住中流,才能安立在大涅槃的境界上,所以我们彼岸行体验之旅,就要有般若的空性,也是入佛法的最初的重要的必备的一个前提。

佛陀22年讲般若系经典,就是不断地谈空性,《金刚经》的那个偈子,‘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’。它是帮助我们的人生更为洒脱,我们现在活得很苦恼,很执著,就是来自于知见上的颠倒,把世间的一切都认为很真实,如果我们把世间的一切看透它的本质,是如梦,就是梦中的境界,一切都不真实,你在梦里造业,在梦里受苦,梦里有很强的情绪反应,喜怒哀乐惧,一切具足,等到你醒过来了才会哑然失笑,为什么在梦里那么当真呢?把假的东西当成真实的东西,那么去执著呢?所以看空它,如梦如幻,如泡如影,一切都不真实,这是对治凡夫众生的颠倒见,不净计净,无常计常,无我计我,所以佛法让我们契入到智慧的观照。”

谈到珍惜闻法的机会时,大安大和尚又说:“这种净土文化,般若的思想,没有佛跟我们开显,我们是梦都梦不到的。所以在这一期生命当中,我们闻到这样的一种佛法,要生稀有难遭之想。这不是很好闻的,佛法难闻;也不是很好信的,净土难信;也不是很好发愿的,没有般若的思想,你对这个世间还是贪恋执著,放不下;也不是很好修行的,你想修行,各种违缘障碍都来了,想念佛,马上昏沉掉举就来了,我们有种种魔障,烦恼魔、五阴魔、死魔,还有外面天魔,这些魔都是不让你修行的,不让你离开三界的魔的境界的,所以要出离三界何其之难啊。

但是有一条捷径,就一心皈命,全身命地靠倒阿弥陀佛,以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,我们能够当生离开这个三界的火宅,这是我们生命当中最重大的一件事情。这个不是说每天就在世俗的世界,这个婆婆妈妈的事情,人我是非的事情,都被这个完全占据了我们的心灵和头脑,你把它看空,有什么意思呢?不能再患得患失了,要做到宠辱不惊。宠辱不惊是来自于如如不动,如如不动是来自于你般若空性的观照,所以我们才能够得到佛法的真实的利益。”



每一次“体验之旅”的成功举办,都是以弘教部为中心,寺院各部门相互配合、通力协作的结果,这一期当然也不例外。正式举办前三天,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员会聚在一起讨论细节,活动当天也要事先排练。



寺院还为学员们准备了佛学初阶入门书
据统计,本次“体验之旅”活动,网络录取学员372人,实际参与人数400人左右(含线上线下),达到了预期的圆满效果。

在最后的交流分享活动中,一位来自黑龙江的女学员激动地说,参加完本次“彼岸行”活动后,她觉得自己的信愿又一次增长了,总体而言“受益匪浅”。
面对如此凄惨的命运,俞净意公在巧遇灶神张轩先生的指点后,发誓断除意恶,从真实心中断恶修善。几年下来,动即万善相随,静则一念不起,命运也随之改变。先是推荐为宰相的西宾,后又考中进士,再又找回失散的儿子,一家团圆,妻子复明。俞公不愿为官,回到家乡为善益力。子孙繁衍,书香传家。俞公把自己遇灶神改过迁善的经过记录下来训诫后人;并且身享安泰,寿终正寝。
一段以悲惨开启的人生,最终在努力修行之后完全改变。
你,难道不愿意试一试吗?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