恭迎普贤菩萨圣诞日
大行菩萨称普贤 重重愿海浩无边
端严示坐六牙象 智慧化生七宝莲
一切三昧皆自在 本来妙德尽周圆
宝威来赞娑婆化 灵威神通震大千
2022年3月23日,农历二月二十一,是普贤菩萨圣诞纪念日。
普贤菩萨与文殊、观音、地藏,列为汉传佛教四大菩萨,深植于众生之心。智、悲、愿、行是其表征,文殊表智慧,观音表慈悲,地藏表愿力,普贤菩萨则以大行为其主要表征。
普贤菩萨,道证一真,德圆两足。住寂光而兴慈运悲,辅善逝而带果行因。具遮那之全体,示居补处;结华严之大义,指归西方。
据《如来不思议境界经》云,普贤菩萨,证穷法界,久成正觉。《华严经·如来名号品》则云,为辅弼释迦,度脱众生,隐本垂迹,现菩萨身。其德无量无边不可思议,名号亦无量无边不可思议。
01.普贤释名
“普贤”,梵语“邲输跋陀”,或作“三曼多跋陀罗”。《华严大疏》云:“体性周遍曰普,随缘成德曰贤,此约自体;又曲齐无遗曰普,邻极亚圣曰贤,此约诸位普贤;又德周法界曰普,至顺调善曰贤,此约当位普贤;又果无不穷曰普,不舍因门曰贤,此约佛后普贤。当位普贤,悲智双运;佛后普贤,智海已满。”
此菩萨与文殊,为释迦佛左右二辅。文殊表智,普贤表行。又普贤表理,文殊表智。又文殊表根本智,普贤表差别智。理智合一,行解相应,寂照同时,即毗卢遮那法身。故《华严》一经所明,全归于此一佛二菩萨之法门,故称为“华严三圣”。盖此菩萨,从根本智发广大愿,以万善庄严,一一周遍法界。所谓全性起修,全修在性,圆满菩提,归无所得,故名普贤。
02.菩萨修证
菩萨久证法身,不离寂光,垂形法界,本地其何能测?即迹门示现,无量劫来所修所证种种行愿功德,以至修无可修,证无可证之圣迹,亦劫海难宣。今据经略引二则:
《悲华经》云,往昔过恒河沙等阿僧祇劫,有世界名删提岚,劫名善持,有佛号宝藏如来。时有转轮圣王,名无诤念(即阿弥陀佛)。王有千子,第一太子名不眴(即观世音菩萨),第二王子名尼摩(即大势至菩萨),第三王子名王众(即文殊菩萨),第八王子名泯图(即普贤菩萨)。转轮圣王及诸王子,于宝藏佛前次第发愿,佛一一授记。
第八王子泯图白佛言:世尊,我今所愿,要当于是不净世界修菩萨道。复当修治庄严十千不净世界,令其严净,如青香光明无垢世界。亦当教化无量菩萨,令心清净,无有垢秽,皆趣大乘。悉使充满我之世界,然后我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
《楞严经》云,普贤菩萨即从座起,顶礼佛足,而白佛言:“我已曾与恒沙如来,为法王子。十方如来,教其弟子菩萨根者,修普贤行,从我立名。世尊,我用心闻,分别众生所有知见。若于他方恒沙界外,有一众生,心中发明普贤行者,我于尔时乘六牙象,分身百千,皆至其处。纵彼障深,未得见我,我与其人暗中摩顶,拥护安慰,令其成就。佛问圆通,我说本因。心闻发明,分别自在,斯为第一。”
03.普贤之德
从普贤的名号来看,就带有着大乘菩萨道的本质内涵,“普”说明运心广大,所求的目标有“普”的特点,求的是一切诸佛所证的功德,以成佛作为目标。从悲心度众生来说,所教化的对境也有“普”的特点,要度化无量、无边、无数的众生。从修行断惑的层面来看这个普,是要断尽自己无边的烦恼。从其要修菩萨大行来看,就是六度万行无边的菩萨行海,都一一行持到究竟。从修行的时间来看他的普,就是穷过去世、现在世、未来世,无有穷尽地念念不疲不厌地要修行菩萨的普贤的行愿无有尽期。
从十大愿王的后面两愿来理解这个普贤两个字,第十愿“普皆回向”,从第一愿的礼敬诸佛、称赞如来、广修供养,乃至第九愿的恒顺众生,这些所有的行愿的功德,要普皆回向,这就代表“普”的特点。第九愿“恒顺众生”,一切菩萨由于有苦难众生故,发大悲心,由大悲心发菩提心,由菩提心行菩萨道,由菩萨道圆成佛果,所以一切菩提的佛果属于众生。由于佛是以大悲心为体故,悲是谈同体的,既然佛跟众生同体,于是利益众生佛欢喜,恼害众生佛不欢喜。所以恒顺众生的大悲心就构成了普贤的贤的内容、内涵。
04.十大愿王
在《普贤行愿品》中,菩萨曾发十种大愿。
经载,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,告诸菩萨及善财言:“……若欲成就此功德门,应修十种广大行愿。何等为十?一者礼敬诸佛,二者称赞如来,三者广修供养,四者忏悔业障,五者随喜功德,六者请转法轮,七者请佛住世,八者常随佛学,九者恒顺众生,十者普皆回向。”
十大愿王一一愿皆云虚空界尽,众生界尽,我此大愿无有穷尽。“是人临命终时,最后刹那,一切诸根悉皆散坏,一切亲属悉皆舍离,一切威势悉皆退失;辅相大臣、宫城内外、象马车乘、珍宝伏藏,如是一切无复相随。唯此愿王,不相舍离,于一切时,引导其前。一刹那中,即得往生极乐世界”,乃至“能于烦恼大苦海中,拔济众生,令其出离,皆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。”今据经中偈颂,略说菩萨十大行愿:
一者礼敬诸佛:
所有十方世界中 三世一切人师子
我以清净身语意 一切遍礼尽无余
二者称赞如来:
各以一切音声海 普出无尽妙言辞
尽于未来一切劫 赞佛甚深功德海
三者广修供养:
以诸最胜妙华鬘 伎乐涂香及伞盖
如是最胜庄严具 我以供养诸如来
……
我以广大胜解心 深信一切三世佛
悉以普贤行愿力 普遍供养诸如来
四者忏悔业障:
我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瞋痴
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
五者随喜功德:
十方一切诸众生 二乘有学及无学
一切如来与菩萨 所有功德皆随喜
六者请转法轮:
十方所有世间灯 最初成就菩提者
我今一切皆劝请 转于无上妙法轮
七者请佛住世:
诸佛若欲示涅槃 我悉至诚而劝请
唯愿久住刹尘劫 利乐一切诸众生
八者常随佛学:
我随一切如来学 修习普贤圆满行
我愿普随三世学 速得成就大菩提
九者恒顺众生:
我常随顺诸众生 尽于未来一切劫
恒修普贤广大行 圆满无上大菩提
十者普皆回向:
所有礼赞供养福 请佛住世转法轮
随喜忏悔诸善根 回向众生及佛道
《普贤菩萨行愿品》实《华严》之归宿,大藏之纲要;十方三世一切诸佛,上成佛道,下化众生,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。无论上圣下凡,同须依之而修,则超凡入圣,了生脱死,即于现生得其实益。
05.菩萨应化
普贤菩萨,行愿无穷,分身尘刹,随缘教化众生。相传,唐代的拾得大士是普贤菩萨的化身。天台山国清寺的丰干禅师,一日行经赤城道旁,闻草丛中有儿童啼哭,趋前视察,见一小孩约十来岁,询其姓名,答:“我无家、无姓、亦无名。”丰干禅师愍其无依,带回国清寺,交库房当茶童。因是拾来,名之“拾得”。
拾得聪明伶俐,后任斋堂香灯,及执掌出食等杂事。一日,四顾无人,竟登座与所供奉的圣像对坐而食,还呵斥圣像小果,焦芽败种。事被知库灵熠禅师看见,责其对圣像不恭,罢其香灯职,派往厨房洗碗碟。
一次寺中饭食花果被鸟啄食,拾得竟执杖打寺中供养的山神像,责其守护伽蓝不力,有失职责,枉受沙门供养。当晚寺僧,皆梦见山神说:“拾得打我,骂我。”灵熠禅师至山神像前视察,果见山神像有杖打痕迹。
自此,僧众始知拾得,并非凡间俗子,不再以疯子看待。后因阿弥陀佛化身的丰干禅师,对丘太守说:“寒山拾得,是文殊普贤的化身。”拾得圣迹显露,与寒山同离国清寺,后不知所终。
普贤菩萨《警众偈》云:
是日已过 命亦随减
如少水鱼 斯有何乐
当勤精进 如救头然
但念无常 慎勿放逸
值此普贤菩萨圣诞殊胜吉日,愿诸同仁恪遵菩萨十大愿王,信愿念佛,入涅槃城,得大安乐,早度有情。
南无大行普贤菩萨摩诃萨
南无大行普贤菩萨摩诃萨
南无大行普贤菩萨摩诃萨
(文章转自“江西庐山东林寺”微信订阅号)
扫码即可进入“江西庐山东林寺”微信订阅号